而媽祖聖像既留,當地民眾便聚集商議,於樸仔樹下醵資供俸,謂之「樸樹宮」。由於媽祖神恩廣被,信徒日漸增加,信眾於是聚居廟宇兩側,市街漸驅成形,而後繁衍成市集。市集因供奉媽祖而繁榮,媽祖首駐蹕之地亦於樸樹下,因此地名便采用「樸仔腳」。而後樸樹宮於乾隆年間奉聖令改為「配天宮」日本據台後,因「樸仔腳」地名太俗,於是於大正九年(民國九年)藉地方制改重新命名為「朴子」,「朴」與「樸」同音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朴子市沿革
- 日據時期,因「樸仔腳」地名太俗,於是於大正九年(民國九年)藉地方制改重新命名為「朴子」。
- 民國三十四年臺灣光復後,成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,劃歸台南縣,當時台南縣管轄有虎尾、斗六、北港、嘉義、東石、新營、曾文、北門、新化、新豐並將各郡改為區,而朴子原屬東石郡。
- 民國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一日依臺灣省各縣政府組織規程第十二條,將原先街庄改為鄉鎮,朴子鎮公所成立
- 民國三十九年十月嘉義縣政府成立,管轄原嘉義市暨嘉義、東石兩區,朴子正式隸屬嘉義縣。
- 民國八十一年九月十日,朴子鎮正式改制縣轄市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