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8月1日 星期四

【老朴子】老旅社代表:東亞大旅社介紹:建築特色、空間特色、文化資產價值

東亞大旅社正面圖及創建年代
東亞大旅社五樓六樓平面圖(主要活動空間)

建築特色

建築外觀為流行於1930年代的裝飾藝術形式,建築正利面一樓為騎樓(圖1),騎樓柱分為圓柱與方柱。方柱貼磁磚形式為仿托次坎式(圖2) ,圓柱表面洗石子,為仿希臘多利克式(圖3),一圓一方構成騎樓的視覺韻律。二樓以上表面洗石子,並以葉片以及圓形鈕扣狀物為主要裝飾元素(圖4),牆頂並以圓形花瓣狀鏤空女兒牆作收。蠣麵的另依特色為中英文並陳的旅社、食堂、浴室等字樣,另類廣告作法為當時創舉。


建築特色

除其外觀之外,其複合式的經營概念亦為當初朴子街首創,全盛時期其實糖部分常為當地仕紳婚宴之場所。其內空間益富特色,除了仍保留當初之舊式廁所及洗手檯外(圖5),四樓之剪刀式木造樓梯間(圖6)。以及五六樓之檜木造和式房間(圖7),是本旅館最具特色的空間。


文化資產價值

1.其結合旅社、食堂、浴室之複合式的經營內容,為嘉義地區飯店之先驅。
2.建築形式,混合古典柱式及裝飾藝術形式(Art Deco),為朴子地區現存規模最大的裝飾藝術形式建築。
3.建築空間,四樓的挑空及檜木造剪刀樓梯,見證當時飯店空間的豪華氣派;五六樓的檜木造和式房間,及欄間雕刻主題多元作工精美。
4.建築工藝,雖為戰後初期建築但仍延續日治時期的材料與工法,使用紋路瓷磚、洗石子、檜木為基本材料作法精美,見證戰後初期朴子地區建築施工技術的水平。
5.設備與文物,二樓的盥洗台、老式的廁所設施、繩索式逃生梯,都是當初旅館建築設備的證據。門口的東亞大旅社牌匾為當地名詩人黃傳心之墨跡,彌足珍貴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